3D打印技术引发好莱坞道具行业变革
3D打印道具,3D打印技术,3d打印机,好莱坞电影,好莱坞大片,好莱坞经典电影,星球大战
说到反向工程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反向工程也称逆向工程或反求工程,是相对于传统的产品设计流程即所谓的正向工程而提出的。正向工程是泛指按常规的从概念(草图)设计到具体模型设计再到成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反向工程常指从现有模型(产品样件、实物模型等)经过一定的手段转化为概念模型和工程设计模型。比如汽车、航空航天或者天然气这些大行业使用尖端技术对旧式部件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的结果。这么尖端的技术以前只能用在大公司一些项目上。但是如今,随着3D打印、扫描技术的普及,这一概念也不再那么高大上了,有很多新的行业开始将这种概念用到他们的业务当中,比如电影制作。
在好莱坞大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当中,著名导演J.J. Abrams尽管可以使用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图形特效技术,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技术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早的《星战》三部曲与当下这把最新的《星战》影片接续起来,使其一脉相承。
因为影评界普遍认为,几年前拍摄的《星战》前传三部曲,过分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或者CGI,导致其缺乏过去使用木偶、化妆和定格动画创造出来的物理特效的那种很现实的份量感。因此,为了让《原力觉醒》的视觉效果看起来尽可能地原汁原味,Abrams不仅使用了很多老人参与演出,在道具使用上也要求尽量与过去保持一致。
在物理特效领域,Phil Tippett是一位传奇人物,事实上,他也参加过最早的《星战》三部曲的制作,这一经历为Tippett及其工作室在以后赢得了无数荣誉和合同。Abrams尤其喜欢星战第一部时的一个场景,当时楚巴卡(Chewbacca)正在千年隼号上玩一种名叫Dejarik的棋——这是一种全息棋——这是Tippett和他的同事用定格动画和木偶实现的。
理所应当的,《原理觉醒》的道具制作也由Tippett的团队来完成。为了找到当初拍摄的电影道具,Tippett的工作室联系了卢卡斯电影公司。不过遗憾的是,尽管卢卡斯至今还保存着当初拍摄星球大战第四部《曙光乍现(A New Hope)》(1977年)时候的很多道具,但是由于时间过长,如今都无法使用。于是,制作团队想到了反向工程。通过反向工程对旧道具重新扫描打印。
不过,Tippett的团队并没有依靠昂贵的扫描设备来获得精确的结果,因为他们更感兴趣的只是道具的形状而已。实际上,一部简单的单反相机和摄影测量技术就能够创建出可用的数字模型。
为此,他们找到了位于旧金山的3D打印服务公司Moddler,该公司在为好莱坞创作视觉特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2014年5月份,Tippett工作室联系了我们,那是在《原力觉醒》正式发布的大约两年前。”Moddler公司快速原型开发经理Jared Murnan说:“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决定通过扫描、3D打印、成型和最终的铸造来重现全息棋的场景。”
虽然这次逆向工程只是代表了制作团队通过定格动画重现《星战7》中的一个怀旧场景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导演Abrams所孜孜以求的重建真实的要求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3D打印技术的出现,道具行业正处于绝对的变化状态中。”Moddler公司的Jared Munan称:“无论是业余爱好者、服装设计师还是视觉特效公司和著名的道具大师都在将3D打印融入他们的工作。它大大加快了整个工作流程,而且人们用得越多,3D打印技术就越方便。”
“像我们在Moddler公司中使用的Polyjet技术,就非常适合制作道具。因为它可以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无缝衔接、容易粘附,而且很容易在上面绘制图案,最重要的是它很快捷而且表面分辨率很高。如今对于道具制造商和产品设计师来说,最难的部分变成了设计CAD文件,一旦你完成了设计,剩下的工作90%的内容都交给了3D打印机来完成。”
传统电影道具多靠人工搭建,可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道具,人工制作须很长时间。若使用3D打印技术,两、三日就能拿到成品,且比起传统的制作方式,3D打印道具的想象空间更大,省时又降低成本,还更有创意。说3D打印技术引发好莱坞道具行业的变革一点都不为过。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天工社
我们的官方微信:CKLM88
e键打印(www.ejdyin.com)专注企业级3D打印服务(个人也可打印),是一个3D打印平台,无论你我还是他,都能在上面进行3D打印的3D打印服务平台。也可以动动手指,扫描关注我们e键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