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创客联盟www.makerlm.com
中国古代有个曹冲称象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当时没有大秤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巧妙的称象办法。这个故事已流传了很多年,而且今后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为什么人们对曹冲的聪明机智如此叹服,主要是因为曹冲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丧现出极其宝贵的品质一创造性思维。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思维活动更积极,但是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习惯性思维,因而遇到一般问题,他们能够顺利解决,而遇到特殊问题就往往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很快地给按常规无法解决的问题找到一个最佳方案。
自古以来,就是以秤称物,大秤称大物、重物,小秤称小物、轻物,大象既重又大,而且是活物,既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把它分成小块。怎么办?按习惯性思维思考问题的人束手无策了,可曹冲却想出了用小秤称大象的办法。他根据平时友察到的船只载物不同,吃水深浅也不同的现象,提出了以石代象,化整为零的方法,即把象拉到船上,按其吃水深浅作个记号,然后把象拉下船,再装上小石块,装到象在船上时划的吃水线为止,这时船上的石块和象的体重一样重。最后,再用秤称石块,石块的总重量,就是象的重量。这样就称出了象的体重。
实际上,人们是很容易按照某种程式去解决问题的。假如在你的面前放上铁锤、铁钉和木板等物体,向你这些物体具备什么功能,你也许首先想到的是铁锤可以把钉子敲到木板上,而想不到该类物体除了这些熟悉的功能外,还具有其他许多功能。例如,铁锤当尺用等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遇到熟悉的事物时,往往容易根据该事物的一般功能,也就是对自己熟悉的功能来解释它,而很少去考虑该物体的其他功能。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研究解决问题时,也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习惯”来思考,而不大注意突破“习惯”的框框,作出新颖的解释。人们对事物的反应,也往往容易受到先前一些经验、观点、动机、需要等的影响,这就是思维定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akerlm.com创客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