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在线报价 联系我们
该如何与工业设计师进行高效沟通?
来源:e键打印  发布:2018-06-02  浏览次数:593

这个客户是同事跟的,在开会的时候小e作为一个旁观者听了她的分享,感觉可以作为案例分享给出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大概就是下面这样的,我简单描述下。


未标题-1.jpg


这是一个需要产品打样的客户,但还没有设计图,因此需要e键打印这边给他对接一位工业设计师给他。客户发了张图过来,然后说设计一个大概这样的模型。如下图:


54841.jpg


设计这个好简单啊,这是我们同事第一眼看到图片的感觉,设计师也是,于是报了个不贵的价格。客户欣然接受。


未标题-3.jpg


不久,设计师就设计出了首版的三维图。第一版出来之后客户提了些要求做了些小改动。他发了两张图来,说要他的模型口要做成脸盆那样圆润的边缘。


545641.jpg


设计师按照客户的要求改了发过去,接着客户又说需要加个斜角,过两天又说他打不开三维打印图纸,能不能把平面的尺寸图发过去给他,再过两天又说要加个logo,最后又说是不是设计的不对称......


就这样不停的更改,不停的提需求,最后设计师有点生气了,说能不能一次性把要求说完,这样很浪费时间,改比重新做一个还麻烦。一开始觉得简单的瓶子足足沟通了半个多月没设计完,前期只说是个简单的瓶子模型,所以设计费收的不贵,后面又改来改去,最后设计师说再改的话需要加价了,客户才说那就这样吧,不改了。


为设计师和我同事心疼三秒钟。上面只是简单描述了下大概的过程,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客户一开始没有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一时一个想法,让设计师改了很多次,改完之后又推翻,让设计师很难做。


timg.gif


这个客户给小e一个感想,就是我们该如何善待设计师。小e也会一丢丢平面设计,每次做设计做的痛苦,最终却可能被全盘否决掉,得重来。不管是客户还是领导其实都是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没设计到满意为止那就是没有结果,那么你就不行,这应该是每个做设计是人都有的内伤。e键打印曾发过一篇文章:工业设计师的苦逼有谁懂?点击链接可看。那篇文章就是采访了一位工业设计师,当时并没有延伸的去问一下客户与工业设计师如何沟通会更有效,那这篇文章就基于前文提到的客户简单的探讨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e觉得,客户可以不懂设计, 但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当然懂点设计沟通起来会更容易,也更清楚自己的需求该如何实现。不懂设计也没有关系,可是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前期想的不全面,后期就要不停地补充需求,设计师只能是根据你的想法去做设计。就像前文提到的客户,就是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设计的,朝令夕改,这样其实是浪费了客户自己的时间。


第二个就是把需求数据化、视觉化。就是说脑海里清楚自己的需求不等于设计师也清楚,有个词叫知识的诅咒,即是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当我们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解释给别人的时候,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我们很难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给对方解释清楚。总是,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


把产品结构的长宽高尺寸等等标明,需要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颜色,有什么样的功能等等写清楚,越清楚越好,不清楚的给一些视觉化的参考。用名词和动词去代替形容词。就比如我的产品要充满缤纷的都市感,用的人能感觉到丰盛的城市生活气息。你能从这些堆砌了形容词的句子中得到什么设计信息?根本无从下手是不是。



第三是能当面沟通最好当面沟通,虽然这样说有点不太现实,网络已经够发达了吧,但是依旧改变不了当面沟通才是更高效的事实。所以有可能的话尽量当面沟通,网上沟通很容易让人不耐烦,其实也更费时。


以上几点小e感觉如果做好了是能减少很多无用功的。当然肯定不限于这几点。生活也不是这样的,问了下我们的工程师,也问过一些设计师,大部分情况下客户都只是有个概念而已,没有平面图,就是拿张纸用笔画一下,也不知道尺寸大小,拿手比划一下大概多大而已,做了改,改了再改就是设计师的日常。事实规事实,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都希望把产品设计尽快做好,而在产品设计中甲方又是属于主动的一方,所以前期的工作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乙方的设计。